《一代洪商》编剧王少华:30名家丁抬门栓关后门打开了我对洪商巨贾的想象

时间:2022-04-07 18:19:08阅读:4864
以义致利,经纬天下。作为国内首部聚焦洪商传奇,展现湘商家国情怀的电视剧,《一代洪商》正在央视八套热播,观众好评如潮。剧中洪江城刘、杨两家百年油号三代人的恩怨传奇,以及一代洪商在历史巨变中的家国情怀和商

以义致利,经纬天下。作为国内首部聚焦洪商传奇,展现湘商家国情怀的电视剧,《一代洪商》正在央视八套热播,观众好评如潮。剧中洪江城刘、杨两家百年油号三代人的恩怨传奇,以及一代洪商在历史巨变中的家国情怀和商贾理念,令人感怀,直言《一代洪商》拍出了湘西风情,演活了洪商底蕴,令人大开眼界。

大开眼界的还有该剧编剧王少华。为了创作这部洪商题材剧,他三下洪江,实地采风,不仅被神奇的湘西文化吸引,被湖南洪油占比世界桐油市场30%的份额惊叹,更被洪商老宅30名家丁一起抬门栓才能关上的后门,打开了历史想象空间。他说历史和文化铸就了故事的墙壁。走进斑驳的历史深处,这里是中国当时最开放的古商城,这里桐油飘香,矗立着世界轻工业史上的里程碑。

谈洪油:它是世界轻工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问:是什么样的缘由和契机,促使您写了《一代洪商》的剧本?

答:2017年5月,我们这个戏的编审陶泰忠老师,他打电话问我有没有档期,写一个湖南的戏。陶老师是我非常敬重的业内前辈,他曾是《解放军文艺》的主编,责编过《唐山大地震》《乔家大院》等很多有影响力的作品。通过沟通,我知道这是写湖南湘商的一个戏,因为现在荧屏上,展现徽商、晋商、鲁商的影视作品有很多,但表现湘商的几乎没有。接下这个戏后,我跟助手7月份就下洪江采风了。

采风对编剧来说非常重要。第一次下洪江后,我们几乎把湘西周边走完了,包括凤凰古城、芙蓉镇、芷江等,都走了一遍,又采访了一些当地的湘商后裔,比如刘云湘的原型——刘岐山的后人,他孙子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令我震撼的是,老人领我从后门去他们家。据说当年打更后关家门,需要30名家丁一起抬着门栓才能关上这扇后门。可想而知,刘家当时多么壮观,生意做得多么大。

问:相较于声名远播,众多影视作品展现过的徽商、晋商,您在创作中是如何把握和表现洪商这个湘西商帮的?

答:通过实地采访和查阅资料,我了解到洪江商人和别的商帮完全不一样。洪江自古就是湘西重要驿站和繁华商埠,盛产优质桐油,人称洪油。洪油贸易是中国最早走向世界的贸易经济。在中国,其他省份的商人还在囤积银元大洋的时候,湖南商人已经开始放眼世界了。当时的洪江非常开放,跟世界的交流最多。这里有寺庙、会馆、油号、洋行、钱庄、镖局、青楼、报馆、烟馆、戏院,居然还有英美日的代办处,应有尽有,好不热闹!另外,洪江的洪油加工业非常厉害,因为处在三江交汇处,有最大的水旱码头,加工后的洪油主要通过水路运往国外,湖南洪油在世界桐油市场占比接近30%,这个数据令人震惊。在其他油料出现之前,桐油的用处非常广,军用、民用,各行各业基本都会用到桐油。虽然现在桐油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我觉得它是世界轻工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洪江是中国最早开放的一个地方,这是我要集中表现的创作方向。

谈创作:历史和文化是故事的墙壁

问:《一代洪商》里有战争纷乱、激烈商战,也有家族恩怨,儿女情长,还有湘商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这么多元素故事集中在一部戏里,您是如何做到繁而不乱的?

答:任何一个作品,历史和文化是故事的墙壁。去洪江采访,我去了三次,除了了解洪商的历史,也深入了解洪江的湘文化。湖南是个充满地域文化传奇的地方,湘西文化比较神秘另类。如果没有像湘西赶尸那样的传奇,可能我也不会设置像刘云湘被“沉塘六百秒”那样的细节。“湖南的传奇”是整部剧较为突出的艺术风格,山水传奇、人物传奇、事件传奇,凸显出这部戏与众不同的传奇故事。加上湘商鼎盛时期的历史背景,将历史与文化结合起来,把刘杨两家恩恩怨怨以及他们对国家的家国情怀编织成一个故事,这个墙壁就会很厚重,又令人耳目一新。

问:创作《一代洪商》剧本,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答:我们这个题目定的是《一代洪商》。这个戏人物众多,它不只是写刘云湘、杨同昌这一代人,还包括他们的下一代,就是大江、二江、天婵、天娟。怎样写出两代人的不同,写出两代人的精神?那么多人物,每个人物的命运,他们的起承转合,你都得向观众交代清楚,这是比较难的。

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老编剧,我写过很多类似的剧本,经验比较丰富,从技术角度来说,剧本就是写人物关系。人物关系只要搭对了,剧本你就能写顺畅,人物谁搭上谁都会有戏。比如开场围绕清代底油,刘杨两家在较劲,后来儿女们出来了。大江在长沙师范闹革命,罗会长的儿子罗立喜欢天婵,大江也喜欢天婵。这个人物关系就会产生戏剧冲突,这就是戏。另外,这部剧的台词非常讲究,老一代跟新一代在台词上是有区别的。刘云湘、杨同昌、罗会长、干挑爷,他们的台词出来,都是半文半白,用了大量中国成语、俚语、谚语,很符合那个年代的人物特点。但是大江、天婵这一代就不一样了,他们说现代语言比较多,这对构建人物关系很有好处。总体来说,《一代洪商》剧本写得比较顺畅,从案头准备到把剧本完成下来将近六七十万字,用了一年多时间。

问:《一代洪商》创作过程中,让您感触最深的是哪场戏?

答: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沉塘那场戏。因为写这场戏,我和助手还在讨论要不要刘云湘沉塘,这场戏能否起到震撼效果?他是男一号,沉塘肯定不会死,这个不是悬念的悬念搁在这,有什么意义?但我说一定要这么写,一定要把这场戏做足。

沉塘这场戏,我记得是在芙蓉镇拍的,天特别冷,剧组所有人都去了。张丰毅虽然每天健身,身体比较好,但毕竟年纪也不小了,水温又很低,但他还是亲自上阵,沉到冰冷刺骨的水下拍这场戏。他这种职业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另外,还有许妙春的感情戏,她是许安邦的女儿,她喜欢二江。这个人物关系搭上后,她就是不说话,她都是戏。因为二江跟许安邦势不两立,两家有着血海深仇,结果他却跟仇人的女儿好上了,这个人物关系就非常虐心,让我感触很深。

问:《一代洪商》是一部兼具传奇色彩和家国情怀的电视剧,这种家国情怀是如何体现的?

答:举个例子,刘云湘后来代表国民政府去美国谈判,用洪油做抵押争取美国军援打日本,这是很厉害的。很难想象,在战争年代,所有商人都很落魄,生存很艰难,他却能为国家倾其家产,压上所有,这就是一个商人的家国情怀。他很明白,这个国家要是完了,他们小家的生意是做不成的。在洪江,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都盯着他们的洪油,尤其是日本人一直对洪油虎视眈眈。如果不把这些侵略者赶走,你这个生意是做不成的,洪江的桐油生意也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根基。因为湖南的洪江桐油,当时占据了世界桐油市场近30%的份额。虽然洪商之间也有一些恩恩怨怨,但在大是大非,关乎国家危亡的时候,他们绝对是一致对外的。湘商与中国其他地域商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与世界经济接轨比较早,敢想敢干,虽身处深山远水之中,却不固步自封,见多识广。他们极有远见,他们清楚地知道,有国才有家,家国是一起的,救了国就是救了家。

谈价值:手艺人没有朝代,但必须有时代

问:《一代洪商》是以商人为主体,讲述商业传奇,展现商业之道的电视剧,您觉得这部剧传递的商道是什么?对当下中国商业发展有什么启示?

答:每个历史阶段都不一样。我个人觉得现在的商人跟刘云湘那个时候的商人在某些方面已经有点变异。中国文化在当下商人身上,体现得比较少。刘云湘那一代商人大多出自名门,接受的是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下一代都有一个传承。这种传承既是商业精神上的,也是文化思想上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家国情怀。毕竟刘云湘那个年代是动荡的战乱年代,跟我们当下不一样。现在是和平、安宁的年代,所处时代环境不同,考虑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当代商人应该学习老一辈的商人,这种家国情怀还是要有的。

问:作为编剧,您创作过很多主旋律影视剧。您怎么看主旋律剧的创作难点?未来的突破方向在什么地方?

答:《一代洪商》在央视播出以后,就是我在央视播出的第六部片子了。怎么把握好主旋律创作,这是要下真功夫的。好的主旋律剧一定是上下都接受、都喜欢,主题很高,但又很平民化,这个是最难的。编剧是一门手艺,我们是手艺人。在我看来,手艺人是没有朝代的,但是手艺人必须有时代。意思是这个时代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手艺,需要我们亮出什么样的手艺,我们要跟上这个时代,否则你就会被时代淘汰。这是大的方向,再过一百年都不会变。另外,不管写什么题材,编剧都要掌握一点,你怎么能入人的心?这是最关键的。人有七情六欲,有人性,你只有把他当个人来写,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东西。现实题材是最不好写的,因为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却最能入观众的心。所以我认为文学艺术最终还是要走现实主义道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